赛场与体验无缝连接,观赛和购物全都兼得。今年国庆八天假期,上海借助赛事这一载体,展开了一场涵盖文化、体育、商业、旅游、展览的深度融合消费盛宴,焕发出城市独特的活力。

黄金周假日经济“点燃”申城十一赛事热潮

在秋日的阳光里,苏州河的波光粼粼与赛艇选手奋力挥桨交相辉映;在旗忠网球中心,世界顶级球星的每次击球都引发阵阵喝彩;而在商圈,不少游客拿着赛事门票享受专属消费优惠。据统计,今年黄金周期间,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赛的观赛总人次预计达到25万,其中七成观众来自外地及境外,境外观众占比约为10%。同时,官方纪念品销售额在假期的某些日子里较去年翻倍。上海用“赛事不间断”的方式点燃假日经济,让“观赛+消费”成为新时尚。

赛场变身热门打卡地。紧接着上海赛艇世锦赛,10月2日至3日的上海赛艇公开赛在北苏州路虹口段举行。作为虹口区“五必”活动清单中的主打项目,“上艇”恰逢国庆与中秋双节假期,不少游客成为观赛的主力人群。乍浦路桥和外白渡桥上,游客用镜头记录赛艇运动员的矫健身姿。来自杭州的游客王先生表示:“原本是来度假,没想到还能偶遇这场赛事。背景是历史建筑与摩天大楼的相映,这样的观赛体验独具特色。”

赛艇赛事巧妙融入城市景观,使运动员的拼搏画面与陆家嘴的天际线、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形成视觉上的完美融合。同时,虹口区不仅设置了最佳观赛区,还推出了“上艇创意工坊”等活动,让游客能够带着独特的观赛记忆离开。一些外地游客甚至因此现场调整游玩计划,前往赛场体验比赛氛围,从住酒店到观赛的相关咨询较平日更加集中。赛事主办方还特别设立樱花谷、苏宁宝丽嘉等观赛点,创新推出全新的互动体验,这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也实现了赛事与旅游的深度连接。

传统赛事也在不断升级发展。例如2025ATP1000上海网球大师赛在国庆黄金周如期而至,与球迷们在旗忠网球中心再度相见。赛事不仅局限于场馆内的影响,更通过溢出效应辐射到全城。外滩、七宝钟楼广场等商圈开设了赛事纪念品快闪店,而仙霞全民网球嘉年华则在长宁区商圈激发公共互动。此外,“传·旗”20周年主题展唤起了球迷对上海网球发展的记忆。而赛事门票则能在多个商圈享受折扣优惠,无缝连接了观赛与消费。

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同样精彩纷呈。上海网球大师赛的“第二现场”将国际赛事的氛围带入街区,赋能静安区打造集“消费+运动+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消费场景。游客的手环不仅是活动参与的门票,同时也是商圈优惠的连通符号。这样的设计使得赛事的能量从单一的体育竞技场扩展至整个城市商圈。

除此之外,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摇身一变成为假期热门目的地,“2025上海国际马文化周暨上海服务消费+年华”在国庆黄金周期间火热开展。为期九天的活动通过马术与文化、消费等多元元素的完美结合,为市民与游客带来了独具特色的假日生活体验。

赛事在推动旅游热潮的过程中更拉动区域经济创新。比如历经20年的成长,上海网球大师赛不仅为旗忠网球中心所在区域带来热潮,更从根本上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生态。这一成果为闵行“网球小镇”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闵行区通过“赛事+”的融合模式实现全面发力,不论是门票与酒店联合优惠,还是与旅游资源结合的特色线路设计,都使体育赛事更加深度融入区域的经济发展。对于像法国网球迷卡奈这样的外国游客,“赛事+旅游”已成为了他们参与假日活动的新方式。

这些精心设计的赛事矩阵和联动措施展现了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创新实践。体育赛事从单一竞技平台,发展成为连接消费与城市活力的桥梁。数据显示,重大赛事期间上海的体育消费规模增长了35%,而外地游客的人均停留时间达3.2天,日均消费水平约为1800元。通过顶级赛事引流和群众性赛事配套活动的双向发展,体育成为了推动城市假日经济的一大引擎。

黄金周的赛事活动,正是上海为消费促进创造闭环的实践样板。从码头的喝彩到商圈的互动,从票根激活的折扣到个人深度体验,“观赛+消费”的双重活力贯穿每一处城市角落。凭借文体商旅展的融合优势,上海让体育赛事成为经济发展与市民生活体验的全新动力源,为假日经济书写出亮眼新篇章。

黄金周假日经济“点燃”申城十一赛事热潮

未来,上海将继续以赛事为媒,讲述一座城市的运动故事,同时翻开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在这座永不止步的城市里,体育与经济的完美结合正在描绘更加精彩的蓝图。